延庆区康庄镇大营村地处康庄镇东北部,紧邻官厅水库,风景秀丽。南临延康公路,距延庆县城仅八公里,西临康张公路,距八达岭高速公路康庄出口仅七公里,交通极为便利。此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,满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0%以上。
大营村地处妫水河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,海拔约481米。土壤为潮土,为冲击洪积物。村域面积1.96平方公里,其中村庄面积400亩,耕地面积2383亩;全村480户,总人口1460人,其中农业人口1200人,占全村总人口的82%。此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,满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0%以上。
改革开放以来,在县、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,大营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,以八达岭蔬菜交易市场为依托,大力发展无公害精品蔬菜生产,年平均蔬菜种植面积千亩以上。早在1998年,村中种植的甜豆、荷兰豆、菜豆等蔬菜就曾漂洋过海,远销香港特别行政区、东南亚和日本。2000年被评为县蔬菜种植专业村。2002、2003年连续两年获得县“增收致富先进村”荣誉称号。现如今,大营村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,并纳入本镇的精品蔬菜生产区规划。大营村更要因地制宜,优化产业结构,向高产量、高品质的绿色无公害特种蔬菜生产以及其深加工方向发展,打造的“精品蔬菜”品牌,丰富北京市市民的“菜篮子”,使农民通过种菜走上小康之路。
大营村在发展以精品蔬菜生产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,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。依托康西草原、野鸭湖等我镇旅游热点,深度开发本村旅游资源,发展民俗旅游。充分利用百亩槐树林、百亩鱼塘、妫水公园、大营烽火台遗址等村中现有旅游资源,开展春季赏槐花,夏季蔬菜种植采摘、垂钓、观光、农家院等民俗旅游,使大营村成为纳凉避暑的首选之地。
明代为军营,后成村落,故名大营。清代由镶黄旗军在此圈占土地,又定居了很多满族。相传镶黄旗在此圈地的统领姓王,但惨遭奸人陷害,惨被砍头,头颅不知去向,后招平反,满清皇帝为纪念此人功绩,特此金头进行厚葬,并在村中修建祠堂以滋供奉,因此后人称此将领为“金头王”。清末年间,本村共有各类寺庙十余座,满族文化浓郁。
此村地处官厅水库淹没区内,于1954年修官厅水库时整体搬迁,后靠至现址。
以满族人口为主,为少数民族村。姓氏以王、哈、张、李为主,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,无考。村党支部建于 1949年,先后解正庭、张文元、王春山、张文祥、李进、胡跟柱、王伦山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,现代理村党支部书记黄红山。有王占峰、王长记、李金海等担任村委会主任,现任村委会主任史界平。
村北有烽火台遗址,雄伟壮观。
清代由镶黄旗军在此圈占土地,定居了很多满族。后繁衍生息,满足人口占60%以上,成为少数民族村,因此满族文化浓郁。
过去满族人孝敬长辈,注重礼节,在路上遇见长辈,要侧身微躬,垂手致敬,等长辈走过再行;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,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。亲友相见,除握手互敬问候外,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。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,除夕晚上拜一次,为辞旧岁,年初一再拜一次,叫迎新春。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。
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,不准在此挂衣物,张贴年画;西炕俗称"佛爷炕",供有"祖宗板子"。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。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,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。忌打狗、杀狗和忌食狗肉;不戴狗皮帽、不铺狗皮褥,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。
不许从锅灶、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,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;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、袜子、鞋靴;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、骨头、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。
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很多。如祭祀用过的神糕、神肉,路人可以分享,但一般不能带去,吃完后不允许擦嘴;家中人就餐,长辈不动筷,晚辈人绝不动筷;过年杀年猪时,有把亲友、邻里请来同吃白肉血肠的习惯。
文化娱乐——大营高跷
据村中老艺人回忆进行推算,本村的高跷会最迟在1870年以前就出现了。由于他们的表演一般在队形变化和行进中完成,动作幅度小而迅捷干练,音乐节奏异常轻快,因此被称作跑跷。高跷主要是表演特技,这里的高跷表演,不但有盍拐、碰拐、背拐、跌叉、跳桌、翻跟斗等技巧动作,而且还有二人抬、三人抬、组合抬等抬法,并能构成“骑象”、“推小车”等多种场面宏大的造型。其中难度较大的表演技巧有“过仙桥”、“跳桌子”、“跳双凳”、“大劈叉”等动作。整个高跷表演套路虽然有一定的程式,但个人动作一般都是演员即兴创造的,根据个人能力的不同,会有不同的即兴发挥。因此,除以上介绍的动作技巧外,演员们的即兴表演,也别具风味。大营村高跷的风貌是南北兼容并蓄,它的风格和特点可以用为以下三句话二十四个字来概括:诙谐有趣,贴近俗俚;粗中有细,刚柔相济;通俗热烈,铿锵有力。显示着街头巷尾、下里巴人的直率和诙谐。延庆区高跷在历史上曾经十分普及,在外出团拜中深受欢迎,大营的跑跷也不例外。但是,近年来,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延庆高跷已经辉煌不再,在技巧、套路、音乐等方面已经退化的相当严重。一些老艺人虽然对高跷表演有很高的积极性,但是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。近年来村镇街道普遍硬化,高跷踩上去十分滑,尤其是在春节期间下雪更加危险。还由于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多样化,娱乐途径多种多样,年青人外出较多或工作繁忙无暇系统学习高跷。老艺人相继去世,很多技艺、套路、曲牌失传等是大营高跷面临失传的原因。